聚焦“人才”和“創新”,以人才、創新“雙引擎”奮力驅動高質量發展。繼淮海實業集團舉辦第一屆人才和科技創新工作大會之后,近日,該集團就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分別出臺相關32條舉措,創新招出實招,從制度層面加大保障,真正讓科技創新工作落到實處,讓人才工作開花結果。
育才聚才 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淮海集團健全人才工作領導機制,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要求集團公司各級黨組織書記要落實好第一責任人責任,親自研究人才工作重要事項,親自解決人才工作的重要問題,親自參與引才工作,親自聯系服務人才,每年至少組織召開1次專題會議研究人才工作。各級領導班子成員與各類人才結對子,黨組織書記帶頭,每人至少聯系1名人才,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談心談話,與聯系的人才相互交換手機號碼、微信號等聯系方式,加強聯絡溝通,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真誠關愛,隨時聽取他們對人才工作的意見建議。
在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上,選優配強中層領導班子,加大優秀年輕干部選拔任用力度,大力培養復合型管理人才,加強后備人才管理。對于技能人才,淮海實業集團搭建技能人才的成長平臺,健全技能崗位序列,強化技能等級提升。到“十四五”時期末,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級工及以上人數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1/3。
人才引進來,更要留下來。淮海實業集團積極實施“大學生成長工程”。各單位根據引進高校畢業生的專業和特點,按照“1年上手、3年成熟、5年骨干”的培養路徑,對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指導和跟蹤培養。要在政治上加強培養,在發展黨員、重要崗位選拔等方面給予充分關注,大膽使用優秀年輕人才。擇優遴選高校畢業生到基層班組、工段或廠點兼任或掛職“班長助理”“段長助理”或“廠長助理”,直接參與班組、工段或廠點的日常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積累現場管理經驗,提高現場管理水平,為成長成才打下堅實基礎。集團公司每2年召開1次人才和科技創新工作大會,評選表彰人才和科技創新工作先進單位、科技創新成果獎、管理創新成果獎和各類優秀人才。把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流失、教育培訓等納入集團公司中層領導班子綜合考核,納入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對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的嚴肅問責。
釋放新動能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
打造發展新引擎一方面要以科技創新釋放發展的新動力,另一方面要以體制機制改革來激發科技創新的活力。淮海實業集團在健全主業領域研發機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高水平研發平臺建設。通過整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務機構等資源組建創新聯合體、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共建一批高水平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和平臺,聯合開展產業共性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集團公司重點圍繞煤矸石綜合利用和新能源技術應用謀劃創建高能級技術創新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礦機要積極謀劃籌建安徽省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同時要拉高標桿,積極謀劃升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在研發經費上,淮海實業集團進一步真金白銀加大投入,建立研發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在科技成果轉化上,淮海實業集團全力清除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各種制約因素,支持通過自行實施、技術許可、作價投資等方式促進成果轉化。探索研發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建立向技術研發人員傾斜的薪酬體系,推動薪酬分配向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部門和團隊傾斜,支持貢獻大的研發人員薪酬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同等級崗位人員。建立項目負責人賦權制度。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各單位要強化對青年科研人才的培養,優化人才晉升“雙通道”,打通技術人員成長“立交橋”。
此外,淮海實業集團還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集團公司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的研發。建立創新發展的容錯糾錯機制。對各單位在關鍵核心技術探索性試驗中產生失誤、錯誤和損失,在考核時不予負面評價,為敢于創新者擔當負責,充分調動各單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營造崇尚科研、尊重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